苏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洪泽大米便是这片丰饶沃土上结出的“金字招牌”之一。近年来,我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精心试验、精准推广,力求洪泽大米常吃常“新”,持续让更好口感、更高产量、更大价值的稻米新品种走出洪泽,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盛夏时节,沃野蝉鸣。6月23日,位于三河镇江苏(洪泽)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试验田内,记者看到有的田块已是绿油油的一片,移栽的秧苗已经扎根沃土,贪婪地汲取水肥,叶绿茎壮,迎风摇曳;有的田块刚刚栽插完毕,一株株小秧苗将嫩绿的叶尖偷偷探出了泥土。
其中的一块田地,10多位农民正在弯腰插秧,两边的田埂上分别站着一名技术人员,他们牵扯着一根标线,标线上每隔十几厘米便结上了红色的小标记。农民对照红色的小标记整齐地插好每一株秧苗,每栽插好一列,技术人员便把标线向后移动二十多厘米,如此反复,直至插完整块田地。 为何如此严谨?为何不用又快又省力的机插秧?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来运告诉记者,这块地里栽插的是今年试验的新品种,由于试验品种的秧苗单株个体较大,不适合机械插秧,所以选择了人工栽插,确保能在今年秋天拿到第一手的新品种试验数据。
在这片基地,今年共试验了扬香玉212、南粳802、武香粳9127、丰粳3227等30多个新品种。通过试验,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的主体优质粳稻新品种,并将优质粳稻品种展示与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融合集成,加速大面积示范推广。近十年来,该试验基地已累计向广大种植户推广了40余个稻麦新品种,包括备受长三角地区消费者青睐的南粳9108品种。 “大米、面粉是我们的主食,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在追求吃得更有营养、更好口感、更加绿色环保。有些主粮品种在种植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品质退化、产量降低、易发病虫害等情况,这样就必须有新品种顶替上来,所以说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是持续不断的,必须坚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张来运说。
在淮安,素有“淮安大米看洪泽,洪泽大米看岔河”的说法。位于岔河镇东陈村的江苏(洪泽)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种植大户胡登春去年试种了一个新品种,今年他把新品种的种植规模扩大了5倍,达到了500多亩。“去年农技推广中心给我推荐了宁香粳9号,这个品种生长周期比较长,达到了160多天,对土地肥力要求高,一块地只能种一茬水稻,不能再种小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100亩,去年秋收后,虽然平均亩产只有900斤,但这个品种的口感特别好,软糯且香气浓郁,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16.8元,还供不应求,亩均产值是过去稻麦轮作的3倍,所以今年我把所有的地块都种了宁香粳9号,明年继续种!”胡登春高兴地说。 据农技部门介绍,试验的新品种都会在该基地进行示范推广,依托岔河大米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口碑和渠道,新品种可以迅速直达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并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评估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价值。
在示范基地核心区,矗立一排仿古建筑风格的宣传橱窗,橱窗里公布了基地示范推广品种的相关情况,其中对示范推广品种田间管理操作流程、种植技术标准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新品种各有特性,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必须针对每个品种的特性,量体裁衣制定种植管理技术规范,指导种植户抓好落实,确保新品种的特性指标达到要求。比如,南粳9108推广过程中,通过前期试验,我们总结出采用缓混肥+穗肥诊断两次施肥的模式,最终的产量要高于常规三次施肥,这样既节本增效,还提升了稻米品质。”张来运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江苏(洪泽)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集成制定或出版发行技术标准及模式图等8套,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2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集成优质食味软米新品种南粳9108、丰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扬麦25、机插水稻丰产高效精确栽培等新技术,通过基地示范后大面积推广,区域总面积达1200余万亩,实现节本增产增效达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