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泽区自2022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持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四个加强”,全面推进全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深入开展,让农业发展底色更绿。
一是加强技术应用,促进示范引领。制定《淮安市洪泽区2022年稻米产业技术指导意见》,明确2022年水稻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在三河镇四坝村千亩示范片内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南粳9108、南粳5718、垦稻88等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对优质粳稻绿色高质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机插粳稻清洁高效精确生产技术、水稻化肥减量应用技术、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减量防控技术等18项实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集成;在岔河镇东陈村建立450亩水稻钵苗机插高产示范方,形成了全区水稻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建高地。依托核心试验示范基地的创新创立及各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组织实施主体举办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技术培训观摩活动3场次,参加人数500人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加强高产创建,推进均衡增产。经全区各镇(街道)推荐,农业农村局踏勘把关,2022年全区共落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7个,其中5000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片5个,不在创建示范片区域内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个,涉及5个镇13个村(场),实施总面积达27073亩。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大力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集中育供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获、统一品牌打造的“八统一”管理,完整覆盖了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在示范片内建设千亩高产示范片8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5个,同时通过培育115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在全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全程配套,将专家产量切实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小田产量转化为普通大田产量,促进全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是加强主体培育,提升服务水平。推行“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方共同参与的水稻高质高效创建模式,全面提升创建行动的组织化程度。全区重点培育水稻种植全程托管、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将小农户服务需求、农业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在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及机械施肥等核心环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水稻生产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淮安柴米河环白马湖岔河育秧基地、岔河德富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三河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淮安丰盈粮食烘干中心等一大批社会化服务组织风生水起,全区从事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124个,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专业化服务覆盖率80%以上。
四是加强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突出抓好水稻品种调优、品种提升品牌打造,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通过集中主推优质品种、提高大米品质、打造大米品牌、开展标准化管理,不断延长产业链,着力打造稻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合力做强“洪泽大米、岔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岔东”“森浩”“苏油”等一批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做优“稻鸭米”“稻虾米”“富锌米”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功能稻米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各类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和稻米行业协会,积极参加省内外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促进“洪泽大米、岔河大米”产业的对外交流、宣传和发展,精心组织参与“味稻田园”“江苏好大米”等评选推介活动。积极发展大米直供直销、电商销售等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服务,促进线下线上营销结合。全区已培育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稻米加工企业5家、创成省级“味稻小镇”3个、部级稻米产业强镇1个,“岔河大米”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获2022年“江苏好大米”金奖1个、十大品牌1个、十大创优品牌1个,入选江苏省首届“苏米工匠”1名,江苏首批“中高端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秀案例”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