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泽区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四大行动”,深入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擦亮农业绿色发展底色。
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拓展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洪泽切实扛起“米袋子”生产保供属地责任,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绿色示范大平台,实现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为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新路径。2022年全区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个,投资1.5亿元,建设面积5.33万亩,近三年,全区共创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5000亩左右示范片7个,千亩示范方28个,总创建面积达11.29万亩,辐射带动粮食持续稳产增效。今年夏粮实收面积达46.7万亩,全区平均亩产达408.85公斤,较上年398.96公斤亩增9.89公斤,增长2.48%,总产19.09万吨,较上年总产增加0.53万吨,增长2.86%。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守护农业绿色发展环境。全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体系,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兴农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创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水稻、小麦和果蔬病虫害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1个,水稻病虫害区级绿色防控示范方16个,示范核心面积1.8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种苗处理+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稻麦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农业控制+综合诱杀+科学用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21年洪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57.1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60.6%,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5年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二是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成功创建部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成万亩以上连片示范区2个、2.65万亩,新建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点4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90万亩次,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500吨、配方肥2000吨、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200吨,示范推广秸秆就地快速堆腐还田面积1600亩。三是以促进绿色高效生产为核心,强化示范区害虫诱杀设施杀虫灯、性诱剂诱杀产品诱捕器等装配,以及生物农药品种井冈蛇床素等与高效低毒、低残农药苯甲·嘧菌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新型缓释混肥产品示范推广,示范片区化肥、农药“双减量”技术应用率达98%以上,使用量减幅达20%以上。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打造行动,丰富农业绿色发展载体。坚持“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为抓手带动绿色食品发展,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2021年全区创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7.91万亩,“岔河大米”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27个、有机农产品9个。以“淮味千年”品牌为核心,不断提升“两大三小”特色产品绿色高端品牌形象,“洪泽湖大闸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品牌价值达150.16亿元。以2021年江苏电商公共服务全省行(洪泽站)暨农商对接会,蒋坝螺蛳美食节、岔河禾采插秧节、西顺河牡丹文化艺术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为媒介,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美丽休闲乡村、精品企业(园区)、主题创意农园的休闲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相关设施建造,创成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1个,省级休闲康美基地1个,省级休闲农耕实践基地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推广行动,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绿色稻米产业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加大稻田养虾、稻田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8.5万亩;优质食味高端软米品种南粳9108等推广面积达39.8万亩,占比达87%,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完善食用菌、稻田虾、稻田鸭、洪泽湖螃蟹等特色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码制度,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构建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全区建成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1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探索推动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大力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岔河镇东陈村获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淮安市洪泽岔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生态农庄,获证绿色稻米基地2万亩、有机稻米2000亩,以优质、绿色的产品理念打造高端稻米产业,为生态环境增绿,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赋能。